除了積極向外招攬人才,香港特區(qū)政府近年亦大力投放資源於STEAM(科學、科技、工程、藝術、數(shù)學)教育,致力培養(yǎng)本地創(chuàng)科人才。傅凱駿發(fā)現(xiàn),現(xiàn)時從學生身上已漸見科學普及教育的成效,他舉例指就在當日訪問稍早時,就有一群本科學生找他商討自行建構Transformer模型,以訓練它去辨識貓和船等不同事物。他笑言,自己在本科時也做不到的,「我們的學生比上一代走得更前了,在這方面的確比以前更加厲害。」

語文能力可用AI「補足」

不過,傅凱駿亦坦言,在科學能力增強的同時,此消彼長之下,現(xiàn)今學生的語文能力整體而言不及以前的幾代人,而他認為語文能力固然重要,但隨著科技的進步,部分能力的重要性可能愈來愈低,例如科大就有不少學生利用人工智能(AI)潤飾功課或文章,「當然項目的意念和構思是要原創(chuàng),此外我和同事都不覺得有問題。」所以,他也認同現(xiàn)時大學為理科考試表現(xiàn)特別好但語文卻不合格的「極端」學生採取彈性收生策略,讓他們不會因語文能力較弱而窒礙了科學方面的發(fā)展。

由於科研需要長時間投入,才可能有少許回報,甚至乎沒有回報,又經常面對失敗,故香港一些家長仍不願讓子女追尋科學夢。傅凱駿認為,現(xiàn)時這仍是一個「死癥」,但相信時間可以改變觀念,也希望愈來愈多家長不要怕子女「輸蝕」,勇於放手讓孩子追夢 ——「科研或多或少需要『有點傻』,或者說好聽點是『有點傻勁』,才能夠做到下去,而且現(xiàn)實就是成功率很低,但不代表你就不去做,只要覺得可以嘗試,又可以承擔一定風險的話,就繼續(xù)走下去。」

●香港文匯報記者 鍾健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