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(Alfred Adler)曾說:「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,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。」可見原生家庭對我們?nèi)松挠绊憽=裉煳覀円懻摰娜宋铮霈F(xiàn)於成語故事「畫荻教子」之中。
他4歲喪父,隨母親鄭氏前往隨州投靠叔父,沒有錢買紙筆,母親以荻草莖(生在水邊,葉子長形,狀似蘆葦)在沙土上教他認字,在母親的言傳身教下勤寫詩作文,磨練文筆,在二十三歲時,便以進士及第踏入仕途,歷仕宋仁宗、英宗、神宗三朝,官至翰林學士、樞密副使、參知政事,更是文學家、史學家、政治家,繼包拯接任開封府尹,主持科舉考試,提拔蘇軾、蘇轍、曾鞏等人,是為唐宋八大家之一,北宋古文運動的宗師,在文學、史學、經(jīng)學,俱有劃時代的成就,他就是鼎鼎大名的歐陽修。
五歲前經(jīng)歷 對心理影響深遠
要了解鄭氏的教育如何影響歐陽修,兒童發(fā)展理論值得參考,父母於促進兒童情緒、智力、社交、德行方方面面可發(fā)揮怎樣的作用?
心理學家尤里布朗芬布倫納(Bronfenbrenner)提出家庭是兒童學習生活、文化以及態(tài)度的重要場所;精神分析學家約翰·鮑比(John Bowlby)提出的依附理論(Attachment Theory),指出兒童在小時候和照顧者的關係會影響他以後與他人的關係模式。現(xiàn)代心理學家博域(Murray Bowen)提出的家庭關係理論,視家庭為一個情緒系統(tǒng)。心理學家、精神分析學創(chuàng)始人弗洛伊德(Sigmund Freud)認為一個人早期的經(jīng)歷決定了人的性格,他強調(diào)人們在五歲之前的經(jīng)歷對日後發(fā)展有深遠影響。
鄭氏是一位有毅力、有見識,又肯吃苦的婦女,她挑起了持家和教養(yǎng)兒子的重擔,培養(yǎng)出日後性格耿直、文筆犀利、辯才出眾的歐陽修,也是歐陽修最早接觸和最主要的模仿對象。鄭氏常常告誡兒子,對於父母的奉養(yǎng)最重要的是孝心,還要記住父親的教誨,存仁義的心。
鄭氏的教養(yǎng)信念與教養(yǎng)策略將直接影響兒子的行為與人格的發(fā)展,她不但是照顧者,還透過自身教育傳遞給孩子思想、價值觀念。鄭氏對歐陽修的諄諄教導激勵他成就了一生的功業(yè),也贏得後人的欣賞,被譽為古代四大賢母之一。
我們無法選擇原生家庭,能擁有快樂溫馨的家庭,有見解有方法的家人、父母,我們必然存有感恩的心;相反,生於複雜不健康的家庭,那我們要特別警覺,有自我檢視應對那些不良的影響的方法。
與家人衝突時,我們可以應用心理分析的原則改善情緒困擾,以開放的思維觀察包容家人,以及當受到以往經(jīng)歷引至負面的思緒,要保持自覺,並多閱讀加深對情緒的認識,盡可減低影響,跳出不良原生家庭的框,給自己心靈開一片新天地。
梁可茵老師(學研社成員,從事幼兒教育寫、教、編達二十多年,在書海澀論中尋找方便之門,喜歡發(fā)掘兒童行為背後的心路歷程,現(xiàn)為自由撰稿人,並把好奇投向歷史上小屁孩的成長故事。)
評論